最近有个词儿特别流行,叫做斜杠青年。
常常收到很多微信加了我好友的同学自我介绍时说:我是一枚斜杠青年,会摄影、爱写作,参加了某某的训练营,现在自己做也在做社团运营。
大部分的时候我听完都是一头雾水,啥?你是谁?
很多朋友似乎都搞混了概念,知道和擅长是两回事。
不是身份越多,你就越牛X。
有时候你的斜杠越多,也许背后暴露的或许是你的专注力越差。
买了个相机,玩了几天摄影,拍了几组照片,感觉没太多意思,要不换成写作玩玩吧!
写了十几篇日记,发在豆瓣或者简书上,自我总结说,嗯!我已经写了几万字了,好了不起!
又看到了心理学貌似不错,参加了一个小组,回头就自称心理咨询达人了。
呵呵……
再出山的你就变成了拥有摄影、写作、心理咨询三重身份的斜杠青年。
呵呵哒,这样真的好么?
或许每个人对斜杠的定义都各有不同,川叔个人理解的斜杠青年,不是每个领域浅尝辄止的转圈青年。
啥东西都尝两口,觉得没滋味了就立刻换,尝鲜太容易了,但你挂个身份好歹也要有些得到和成绩吧?
哪怕你的得到是:我真的太不适合这个行业或者领域了,都没关系。
但请不要样样通、样样松,还总是用我是斜杠青年来欺骗自己,有意思么?
过去我们说艺多不压身,现在我们称说这是斜杠青年。
喜好多是好事,但学艺好歹先学到门道,别一知半解就跑出去说,我现在已经斜杠啦!
而且大部分学艺的过程,都是开头兴奋,中间苦,坚持不到自己补。
没人给出标准说,你要学多久的摄影才可以把这项写在自己的斜杠里,是三天?三个月?还是三年?
川叔的原则是,自己挂了这个斜杠,自己不脸红就好。
如果你不是上面那种遇到难题就转圈的转圈青年,那也小心别掉到另外一个坑里。
我微信朋友圈里有几个妹子,整天特别忙。
几乎每天都在晒她的成果,我帮一个妹子统计过,她三个月参加过10个训练营,听了五个领域的近40场微课,然后还是觉得提不起劲头。
大部分的训练营都只能坚持一周,最长两周,感觉钱白花了不说,浪费的时间都让人心疼。
妹子问我说,川叔,我觉得我已经活的很充实了啊!但怎么还是总觉得心里没底,而且提不起兴趣呢?要怎么才能做一个靠谱的斜杠青年呢?
妹子,你这不是斜杠青年,你这是抓瞎青年啊~~
诚然技能培训的确很重要,现在的技能培训已经从教你做PPT、教你下厨,到教你发声,教你说话,甚至都能手把手教你买衣服。
越来越多的微课名目花哨、种类繁多,过去觉得像精品店,现在觉得像菜市场。
越是这种眼花缭乱的时候,越要清楚地问自己,你需要什么?
川叔有读书的习惯,也是kindle的用户。
如果你也用这个阅读器,那你一定知道,每天以及每个月都会有一些特价书,此外遇到节假日还会弄一个什么1块钱专场,或者6.99封顶之类的。
每次一出这样的活动,我就忍不住的买买买,真的是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买的时候想:
反正也不贵啊!
现在不买就不来不及了啊!
以后万一涨回原价,多吃亏啊!
我现在不看,我以后可以看啊!
嗯!为了以上四个理由,我迄今为止买过却一页都没看过的书目有:《资本论》、一大堆世界名著、《黄帝内经》以及一大堆养生的书。
此外因为便宜,还买了一些写的很难看,甚至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的书。
浪费的不仅仅是钱,还有时间,以及挫败感。
如果你要做斜杠青年,要学的技能,也和川叔在面对电子书的时候买买买一样,那你目前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抓瞎青年。
学技能很重要,但是圈定核心更重要。
为什么要做选择?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,你选了这个的同时,也就放弃了其他的。
所以,不要被急迫、低价、名头、冲昏头脑。
先问问自己,我现在需要的是什么?
买过衣服的女孩子估计都有过体会,明明不打算买这个衣服,因为打折便宜,所以买了,但买了衣服之后发现没裤子配,就又买了裤子和鞋子,最后一算账,多花了一大堆。
买课程也一样,哪些是和你目前所学所感兴趣相关的?
哪些是可以互惠互利的?
哪些是你想了解的?
哪些是目前你急需的?
哪些其实是你不那么需要,只是想看看的?
如果没想好,一块钱都是浪费。
如果没想好,多听一小时都是浪费。
在你还没准备好的时候,给你多牛的课程都是白搭。
因为学习靠的是热情和态度,有些事如果出发点都错了,那也许你不但会越走越远,还透支了对学习的热情。
没错,斜杠青年这个词儿很洋气,但请不要滥用或者用烂了。
祝愿大家都能做一个合格的斜杠青年。
摘自【壹心理】